大學階段是人生的第二個“心理斷乳期”,是一個非常關註自我,註重個性表達,情緒體驗豐富,情緒波動起伏的時期❎。大學生常見的情緒有: 快樂🏄🏿♀️、興趣、羞愧⬆️、內疚、羞澀👩❤️👩🟫、悲傷⭐️、驚奇、敵意、憤怒、蔑視👨🏻🦽➡️、厭惡🪒、恐懼等🦒。
大學生情緒具有如下幾個特點:
1🧑🏻🦱、情緒的豐富性。從自我意識的發展看,大學生出現較多的是自我體驗,自我尊重的需要強烈,易產生自卑、自負等情緒;從社交看,大學生的交往範圍日益擴大,同學、朋友及師長之間交往頻繁,有的大學生開始了戀愛,情緒表現得更細膩🏃♂️、更復雜; 大學生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社會,學習社會的道德規範,對自己的身份、角色、誌向、價值等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,理智感⛈、美感、集體榮譽感等高級情感也有所發展。
2🤾🏽♀️、情緒的不穩定性。由於大學生的人生觀👣、價值觀還未完全定型,認知能力還有待提高,大學生的情緒活動往往強烈而不能持久,情緒活動隨著認知標準的改變而改變。喜怒哀樂無常、陰晴霧雨變化是大學生情緒常見的現象,風平浪靜之後可能就是疾風暴雨。大學生情緒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,高興時忘乎所以,看什麽都順眼,消沉時心灰意冷,看什麽都別扭,情緒呈現不穩定狀態🦡。
3、情緒的掩飾性。大學生隨著知識水平的提高,思想內涵的豐富,在情緒反映上較隱晦😀。他們已具備在一定的情景下壓抑控製自己憤怒👃🏽、悲傷等情緒,而將真實的情緒掩飾起來的能力,形成外在表現和內心體驗不一致的特點。他們會根據一定的條件來表達情緒,如對一件事情或對某人明明是厭煩的,但由於種種原因,可能表現出較好的或不在意的態度。
4、情緒的沖動性。有的心理學家把青年期形容為“疾風怒濤”時期🙅🏽。大學生的情緒往往表現得快而強烈,常因一點小事振奮不已,豪情萬丈。大學生情緒的沖動性一般表現為對外部環境或他人的不滿,情緒失控,語言、行動極富攻擊性,如果不予以引導,會給大學生本人以及社會帶來危害。
天之驕子的大學生,作為國家的希望,未來的人才,應試是充滿信心和蓬勃朝氣的。但是,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,競爭壓力的增大,面臨的心理負荷卻越來越重👩🏿🔧。據南京腦科醫院統計,在2200多人心理疏導門診中,90%是大學生;國家教委對1216萬大學生調查表明,有20%存在心理問題; 天津市對5萬名大學生調查發現 ,有26%存在心理問題;雲南師大調查發現有17%存在心理問題;北京16所大學統計,因心理疾病休學的逐年上升。
目前,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:
1、環境適應問題🤞🏻。經過10年寒窗苦讀,剛進大意昂園的大學生常常會“自我感覺良好”,但是,經過一段時間的比較,發現“天外有天”、“強者更有強中手”之後,不僅自我感覺一下子消失,還會產生強烈的失落感😮。有些學生面對新的生活環境、新的集體、新的學習方式不能及時調整心態和習慣, 會產生失眠健忘、精神恍惚⭕️、沉默寡言等問題𓀝。長期的心情壓抑、無精打采、情緒低落最終會產生抑郁🧘🏻♂️、焦慮等心理疾病。
2、人際關系協調問題。當代大學生個性比較強,強調自我意識, 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,不懂人際交往的技巧與原則,處理問題常常以自我為中心,對別人要求嚴,對自己要求松。有的大學生不願與人交往,孤芳自賞,缺乏全局意識和團隊精神,不善於同他人開展合作,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差。有的大學生由於不擅長協調人際關系,合作能力差,走入工作崗位後不受單位的歡迎,也得不到應有的重用。
3、承受挫折能力問題。目前在高校就讀的大學生大部分沒有經歷過挫折👩🏻🦰。在進入大學之前,他們是老師喜歡的好學生,父母的掌上明珠。多數學生只能接受表揚和贊許,而無法接受來自身邊人的批評🥸。當他們面臨學業、生活、感情、就業等方面的壓力🧑🏼🎓、挫折時,就會顯得無所適從,不知所措,對生活失去了信心,甚至會懷疑人生🎣🧗♀️。貧困學生在獨立性、未來感🎲🐷、自由感、自信心等方面更容易受挫折🤟🏽。